心理學專有名詞解釋

心理學中有許多專有名詞,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見的解釋:

  1. 認知(Cognition):指個體通過感知、記憶、思考、判斷等心理過程來獲取、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認知過程包括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推理等。

  2. 情緒(Emotion):個體對外界刺激或內部狀態的主觀體驗,通常伴隨著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情緒可以是短暫的(如憤怒、快樂)或持久的(如焦慮、抑鬱)。

  3. 動機(Motivation):驅使個體採取某種行為的內在或外在力量。動機可以是生理性的(如飢餓、口渴)或心理性的(如成就、歸屬感)。

  4. 潛意識(Unconscious):指個體無法直接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中包含了被壓抑的記憶、欲望和衝動,這些內容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情緒。

  5. 自我(Ego):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結構之一,代表理性和現實的部分。自我在潛意識與外部現實之間進行調解,幫助個體適應環境。

  6. 條件反射(Conditioning):一種學習過程,通過反覆的刺激與反應配對,使個體在特定刺激下產生特定的反應。經典條件反射(如巴甫洛夫的狗實驗)和操作性條件反射(如斯金納的箱子實驗)是兩種主要類型。

  7. 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個體如何理解、解釋和記憶社會信息的過程。社會認知包括對他人的感知、態度形成、歸因理論等。

  8. 心理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s):個體在面臨焦慮或衝突時,無意識地採用的心理策略,以保護自我免受傷害。常見的防禦機制包括壓抑、投射、合理化等。

  9. 依戀(Attachment):個體與特定他人(通常是照顧者)之間的情感紐帶。依戀理論由約翰·鮑爾比提出,強調早期依戀關係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

  10. 人格(Personality):個體特有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在不同情境中相對穩定。人格理論包括特質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

這些名詞只是心理學中的一小部分,心理學作為一門廣泛的學科,涵蓋了從個體心理過程到群體行為的各個方面。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