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定律與經濟學定律大全集

心理學與經濟學作為兩大學科,各自擁有豐富的理論體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心理學定律與經濟學定律的簡要介紹:

心理學定律

  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由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需求從低到高逐級滿足。

  2.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
    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和人類可以通過重複刺激與反應建立條件反射,例如鈴聲與食物配對後,鈴聲單獨出現也能引發唾液分泌。

  3. 皮格馬利翁效應
    又稱「期望效應」,指他人對個體的期望會影響其表現。高期望往往能激發個體更好的表現,反之亦然。

  4. 從眾心理
    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觀點,以符合群體規範。典型實驗如阿希的線段判斷實驗。

  5. 認知失調理論
    由費斯汀格提出,當個體的信念與行為不一致時,會產生心理不適感,從而促使個體改變信念或行為以減少失調。

  6. 破窗理論
    由心理學家提出,認為環境中的小問題(如破窗)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更大的社會問題。

  7. 損失厭惡
    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指人們面對損失時的痛苦感遠大於同等收益帶來的快樂感。


經濟學定律

  1. 供需定律
    商品的價格由供給與需求決定。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

  2. 邊際效用遞減
    隨著消費某種商品的數量增加,每增加一單位商品帶來的滿足感逐漸減少。

  3. 帕累托最優
    指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無法再使任何一方的利益得到提升的狀態。

  4. 比較優勢理論
    由大衛·李嘉圖提出,指即使一個國家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劣勢,仍可以通過專注於相對優勢商品的生產,實現貿易收益。

  5. 格雷欣法則
    即「劣幣驅逐良幣」,指在市場中劣質貨幣會逐漸取代優質貨幣流通。

  6. 機會成本
    指選擇某一行為所放棄的其他可能選擇中價值最高的選項。

  7. 凱恩斯乘數效應
    指政府或企業的初始投資會通過消費和生產的連鎖反應,對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

  8. 理性預期理論
    由盧卡斯提出,認為個體在決策時會基於所有可用信息做出理性預期,從而影響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心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領域

  1. 行為經濟學
    結合心理學與經濟學,研究人類在決策中的非理性行為,如損失厭惡、錨定效應等。

  2. 前景理論
    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解釋人們在面對風險時的決策行為,強調損失厭惡與參考依賴。

  3. 心理帳戶
    指人們將資金劃分為不同類別(如儲蓄、消費、投資),並在不同帳戶中採取不同的決策策略。

  4. 羊群效應
    指個體在投資或消費時傾向於跟隨大多數人的行為,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以上定律僅為部分重要理論,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廣泛且深入,許多定律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套用價值。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