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名詞群體
心理學中,群體(Group)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集合,這些個體在心理上相互依賴,共同追求某一目標或滿足某種需求。群體在心理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因為它對個體的行為、態度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
群體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通常有明確的結構和目標,如工作團隊或學校班級;非正式群體則是基於共同興趣或友誼形成的,如朋友圈或興趣小組。
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是研究群體內部互動和變化過程的心理學分支。它探討了群體如何形成、維持和變化,以及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群體動力學中的關鍵概念包括群體凝聚力(Group Cohesion)、群體規範(Group Norms)、群體決策(Group Decision Making)和群體領導(Group Leadership)。
群體凝聚力指的是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和團結程度。高凝聚力的群體通常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但也可能導致群體思維(Groupthink),即群體成員為了和諧而忽視不同的意見,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群體規範是群體內部的行為準則,它們指導成員如何行動和互動。規範可以是明確的,如書面規則,也可以是隱含的,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
群體決策涉及群體成員共同參與決策過程。研究表明,群體決策有時比個體決策更為準確,但也可能受到群體壓力和偏見的影響。
群體領導是指群體中影響和指導其他成員行為的個體。領導風格可以多種多樣,如民主型、專制型或放任型,不同的領導風格對群體效能和成員滿意度有不同的影響。
總之,群體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理解群體行為對於改善團隊工作、增強社會互動和促進個人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