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bertram forer性格測試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福勒效應(Forer effect),是指人們傾向於接受一些模糊、普遍性的人格描述,認為這些描述特別準確地反映了自己的性格特徵,而實際上這些描述可以適用於大多數人。
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Bertram Forer)進行了一項實驗,他給學生們發放了一份「個性化」的性格測試報告,但實際上所有學生收到的都是同一份模糊且普遍適用的描述。結果發現,學生們普遍認為這些描述非常準確地反映了他們的性格特徵。福勒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容易接受模糊、普遍性描述的心理傾向。
巴納姆效應的名字來源於19世紀的馬戲團老闆P.T.巴納姆(P.T. Barnum),他以其能夠吸引大眾的能力而聞名。巴納姆效應的存在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會相信星座、占卜、心理測試等看似個性化但實際上普遍適用的描述。
這種效應的心理學基礎包括:
- 選擇性地關注:人們傾向於關注與自己相符的部分,而忽略不符的部分。
- 主觀驗證:人們傾向於接受與自己已有信念一致的信息。
- 模糊性:模糊的描述更容易被廣泛接受,因為它們可以適用於多種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巴納姆效應提醒我們要警惕那些看似個性化但實際上普遍適用的描述,尤其是在面對心理測試、星座分析等內容時,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