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心理學
外化心理學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源於敘事治療理論,由澳大利亞心理學家麥可·懷特(Michael White)和紐西蘭心理學家大衛·愛普斯頓(David Epston)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將問題與人分離,幫助個體從外部視角看待自己的困擾,從而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掌控感。
核心概念
- 問題外化:將問題視為獨立於個體的外部實體,而不是個體本身的一部分。例如,將「抑鬱」視為「抑鬱怪獸」,而不是「我很抑鬱」。
- 解構問題:通過外化,個體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問題的來源、影響和應對方式。
- 重構敘事:幫助個體重新定義與問題的關係,建立新的、更積極的自我敘事。
套用領域
- 心理諮詢:適用於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的治療。
- 親職教育:幫助孩子和父母將行為問題外化,減少責備和衝突。
- 社會工作:用於解決家庭暴力、成癮等問題,幫助個體重新掌控生活。
實施步驟
- 識別問題:明確個體面臨的具體問題。
- 外化問題:將問題描述為外部實體,賦予其名稱或形象。
- 探索影響:分析問題對個體生活的具體影響。
- 尋找例外:發現個體曾經成功應對問題的時刻。
- 重構敘事:幫助個體建立新的、積極的生活敘事。
優點
- 減少自責和羞恥感,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 提供新的視角,使問題更易理解和解決。
- 適用於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個體。
外化心理學通過將問題與個體分離,幫助人們更客觀地看待困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