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理論心理

壓力理論在心理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主要探討個體如何應對內外環境的挑戰與壓力。以下是幾種主要的壓力理論:

  1. 漢斯·塞利(Hans Selye)的壓力理論
    塞利被稱為「壓力研究之父」,他提出了「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會經歷三個階段:

    • 警覺階段(Alarm Stage):身體對壓力源做出反應,啟動「戰鬥或逃跑」反應,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
    • 抵抗階段(Resistance Stage):身體試圖適應壓力源,維持生理平衡。
    • 耗竭階段(Exhaustion Stage):如果壓力持續過久,身體資源耗盡,可能導致身心疾病。
  2. 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的壓力認知評估理論
    拉扎勒斯強調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評估是壓力的關鍵。他提出壓力的產生分為兩個階段:

    • 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評估事件是否對自己構成威脅或挑戰。
    • 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該壓力源。
      根據評估結果,個體會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如問題導向應對(直接解決問題)或情緒導向應對(調節情緒)。
  3. 壓力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型
    這個模型強調壓力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互動作用的結果。生物因素包括遺傳和生理反應,心理因素涉及個體的性格和認知,社會因素則包括社會支持和環境壓力。這種綜合模型幫助解釋為什麼不同人對相同壓力源的反應不同。

  4. 壓力的資源保護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
    霍布福爾(Stevan E. Hobfoll)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個體會努力保護、獲取和維持他們認為有價值的資源(如時間、金錢、社會支持等)。當這些資源受到威脅或損失時,個體會感到壓力。資源的損失比獲得更具影響力,因此壓力往往與資源的喪失密切相關。

  5. 壓力的交易模型(Transactional Model of Stress)
    這個模型結合了認知評估和環境因素,認為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動態互動過程。個體不斷評估環境中的壓力源,並根據自身資源和應對能力調整反應。

這些理論為理解壓力的來源、影響和應對策略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壓力不僅是一種生理反應,也是一種心理和社會現象,個體的認知、性格和社會支持系統在壓力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