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握民歸心
周公吐握,民歸心,此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講述了周公旦為了治理國家,廣納賢才,甚至不惜在吃飯和洗頭時也接待來訪者,以示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望。這一行為體現了周公的勤政愛民、禮賢下士的高尚品德,因此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和愛戴。
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也是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在周武王去世後,輔佐年幼的成王,平定了「三監之亂」,鞏固了周朝的統治。周公吐握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他個人的高尚品質,也反映了古代中國政治文化中重視人才、尊重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
周公的治國理念和行為,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罰」等思想,成為儒家政治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公吐握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成為禮賢下士、勤政愛民的典範,激勵著歷代統治者以民為本,廣納賢才,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