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天文
十二星座,又稱黃道十二宮,是指太陽在黃道上經過的十二個星座區域。這些星座分別是牡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雙魚座。
從天文角度來看,黃道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由於地球的自轉軸傾斜,黃道與天赤道形成一個約23.5度的夾角。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軌跡被稱為黃道帶,而黃道帶被劃分為十二個等長的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星座。
每個星座大約占據黃道帶上的30度,太陽在一年中大約每個月經過一個星座。這種劃分方式起源於古代巴比倫天文學,後來被希臘和羅馬天文學家繼承並發展,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十二星座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歲差現象(地球自轉軸的緩慢擺動),太陽在黃道上的實際位置與古代劃分的星座位置已經有所偏移。因此,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邊界與占星學中的星座劃分並不完全一致。
十二星座不僅是天文學中的重要概念,也在占星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認為與人的性格、命運等有某種關聯。然而,這種關聯並沒有科學依據,更多是文化和傳統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