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型大腸桿菌
出血型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尤其是血清型O157:H7,是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主要引起人類的腸道感染。其特徵是能夠產生志賀毒素(Shiga toxin),這種毒素對腸道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具有高度毒性,可能導致嚴重的胃腸炎症狀,甚至引發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HUS),這是一種可能致命的併發症。
傳播途徑
出血型大腸桿菌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 食物污染:未煮熟的牛肉(尤其是碎牛肉)、未經消毒的牛奶、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如生菜、菠菜)等。
- 水源污染:飲用或接觸受污染的水源。
- 人際傳播: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或其排泄物。
- 動物接觸:與攜帶病菌的動物(如牛、羊)接觸。
臨床症狀
感染後通常在1至10天內出現症狀,常見表現包括:
- 嚴重腹痛和痙攣
- 水樣腹瀉,可能發展為血便
- 噁心、嘔吐
- 輕度發燒或無發燒
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引發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HUS),表現為急性腎衰竭、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診斷與治療
- 診斷:通過糞便樣本檢測志賀毒素或培養分離出血型大腸桿菌。
- 治療:
- 輕症患者通常以支持治療為主,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避免使用抗生素,因為可能增加志賀毒素釋放,導致HUS風險升高。
- 重症患者(如HUS)需要住院治療,包括透析和輸血等。
預防措施
- 食品安全:徹底煮熟肉類,避免生食未經消毒的乳製品和蔬果。
- 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在處理食物、如廁後或接觸動物後。
- 水源安全:確保飲用水經過適當處理,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水。
- 公共衛生措施:加強食品和飲用水的監管,及時隔離和治療感染者。
出血型大腸桿菌感染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癒,但對高風險人群(如兒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預防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