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定義心理學
偏見在心理學中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對特定群體或個人的負面或不利的態度或信念,這種態度或信念往往是基於不完整或不準確的信息。偏見可以表現為對某個群體的刻板印象、歧視或不公正的對待。
偏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 刻板印象:對某個群體的過度簡化或概括化的看法,通常忽略了群體內部的多樣性。
- 情感成分:偏見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反應,如厭惡、恐懼或敵意。
- 行為傾向:偏見可能導致歧視性行為,即基於偏見的態度而對某個群體採取不公平的行動。
- 認知偏差:偏見常常涉及對信息的錯誤處理或選擇性注意,導致對某個群體的錯誤認知。
偏見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顯性偏見是個人意識到的、公開表達的態度,而隱性偏見則是無意識的、自動化的態度,可能通過內隱聯想測試(IAT)等方法來測量。
偏見的研究在心理學中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決策,還對社會關係和群體動態產生深遠影響。理解偏見的成因和機制有助於開發干預措施,減少偏見及其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