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激心理學
偏激心理學(Radical Psychology)是一種批判傳統心理學理論和實踐的心理學流派。它強調從社會、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心理現象,認為傳統心理學過於個體化,忽視了社會結構對個體心理的影響。偏激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關注社會不平等、權力關係和文化壓迫等問題,並試圖通過心理學研究推動社會變革。
偏激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當時社會運動(如反戰運動、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心理學家開始反思傳統心理學的局限性。他們認為,心理學不應僅僅關注個體的心理問題,而應關注社會問題對個體心理的影響。偏激心理學家批評傳統心理學過於依賴實驗方法和量化研究,忽視了社會背景和歷史語境的重要性。
偏激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包括:
- 批判性視角:質疑傳統心理學的假設和方法,揭露其背後的意識形態。
- 社會正義:關注社會不平等和壓迫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 跨學科性:結合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化研究等多學科視角。
- 實踐導向:通過心理學研究和干預促進社會變革。
偏激心理學對心理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批判心理學、社區心理學和女權主義心理學等領域。它提醒我們,心理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社會實踐,應致力於改善人類生活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