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名詞解釋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個體的人格特徵、結構、發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人格心理學術語及其解釋:

  1. 人格(Personality):指個體在思想、情感和行為上表現出的獨特模式,這些模式相對穩定且具有一致性,能夠影響個體在不同情境中的反應。

  2. 特質(Trait):人格的基本單位,指個體在不同情境中表現出的穩定的行為傾向。例如,外向性、神經質等。

  3. 五因素模型(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一種廣泛接受的人格理論,將人格分為五個基本維度:開放性(Open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神經質(Neuroticism)。

  4.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包括自我形象、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

  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個體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成功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的信念。

  6. 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s):由弗洛伊德提出,指個體在無意識中用來應對焦慮和衝突的心理策略,如壓抑、投射、合理化等。

  7. 潛意識(Unconscious):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概念,指個體意識之外的心理活動,包括被壓抑的記憶、欲望和衝突。

  8. 本我、自我、超我(Id, Ego, Superego):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的三個部分。本我代表原始欲望,自我代表現實原則,超我代表道德和理想。

  9. 條件作用(Conditioning):行為主義理論中的概念,指通過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聯繫來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包括經典條件作用和操作性條件作用。

  10.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指個體追求自我潛能的最大發揮和實現。

  11. 內向與外向(Introversion and Extraversion):榮格提出的人格維度,內向者傾向於內部世界,外向者傾向於外部世界。

  12. 心理動力學(Psychodynamics):研究心理活動背後的動力和過程的理論,強調無意識衝突和早期經驗對人格的影響。

  13.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一種持久且僵化的人格模式,導致個體在社會功能和個人生活中出現顯著困難。

這些術語和概念構成了人格心理學的基礎,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個體的行為和心理過程。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