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名的由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它是人們互相交往的代號。天文學家天天和星星打交道,自然也要給它們起個名,否則無法“對號入座”。國際上一般採用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提出的恆星命名法,即以星座為姓,按恆星的亮度順序用希臘字母依次排名。譬如大犬座最亮的星就稱為大犬座。第二亮的星稱為大犬座陽以此類推。 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 全天88個星座,只能給2112顆恆星起上名字,而全天能用肉眼看到的恆星就有6000顆。

1712年,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創始人、首任台長弗蘭斯蒂德公布了著名的《不列顛星表》,開始用數字給恆星編號,從而解決了無名氏的問題。編號的原則是從星座的西邊界開始,以自西向東的順序按自然數1,2,3…排列。

當我們翻開中國古星圖或瀏覽天文史書時,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古星名,它們與國際上流行的星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中國古星名是一個龐雜的體系,據史學家考證,這些星名的產生不是一時一地一人的作為,而是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階層人們的貢獻之大成。譬如大量的生產、生活用品名稱可能來源於廣大原始勞動者之口,那眾多的官職名稱可能出自統治階層官宦。如果粗略地將中國古星名分類,可以歸納為這樣幾種類型:根據恆星所在天區命名,如天關星、天津四、北河三等;根據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命名,如牛郎星、織女星、北落師門、老人星等;根據二十八宿命名,如角宿一、心宿二、參宿四等;根據星光的顏色命名, 如大火星等, 還有根據古代帝王將相的官名命名的,譬如紫微垣和太微垣里的星名從天帝、太子到文武百官一應俱全,簡直就像天上的一座朝廷。而天市垣里的星名則和先秦時的國家名稱一一對應。此外,以動物、建築、貿易、自然現象、生產生活用具等給星星起名的也不少。

除此之外,在我國各地民間還流傳著一些恆星的別名,例如,河鼓三和心宿三在民間又稱為石頭星和燈草星。相傳,有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後娘偏心,讓自己的兒子擔燈草,而讓丈夫前妻的兒子擔石頭。過河的時候,遇到了大雨和頂頭風。 石頭不吸水, 受風的阻力也小,因此哥哥很順利地到了河東,而燈草吸收了大量水分,變得越來越沉,再加上燈草體積大,大風頂著走不動,弟弟只好留在了河西。

冬夜星空中的昴星,民間稱為七姊妹星,鄂倫春人稱為“那裡那達”,意為七仙女,而海南黎族人民稱其為“多兄弟星”, 在中原地區, 昴星在早春季節高懸在南方的晨空,催促人們及早春耕,所以也被稱為犁星或犁頭星。

星名的由來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