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主要神仙簡介(2)

印度教各大主神關係圖

——佛教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神話里的人物,為佛教守護神,住在欲界的四天王天,也就是最接近人界的地方.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其中多聞天王的名氣最大,信徒也最多,也被稱為昆沙門天(毗沙門天)。

印度教神譜——印度教的封神榜(包括主要的惡魔鬼怪等等)

阿迦修羅(Aghasure、Aghashura):阿迦修羅乃名為「阿迦」的阿修羅(Asura、Ashura)之意,據說他乃惡王庚斯(Kansa)手下敗將。

阿哥拉(Aghora):此為濕婆(Siva、Shicva)的別名,意思是「無足畏懼者」。這是希望他收斂他破壞與殺戮的能力之名。

阿悉(Ahi):此名意思是「蛇」。為旱魔弗栗多(Vritra)之別名。冬天的擬人化。

阿克剎(Aksa):楞伽(羅剎之都)的魔王拉瓦那(Ravana)的長子。為猴王哈奴曼所殺。

阿羅乞什密(Alaksmi):與司掌福德的女神羅乞什密(Laksmi,即吉祥天)相對的女神,為羅乞什密之姐(不吉祥天),形象為一騎驢醜陋老太婆。

阿羅母毗娑(Alambusa):羅剎娑(Raksasa,羅剎)之一。在婆羅多(Bharata)之戰中加入俱盧族陣營。在第一天時為迦多鐸卡伽(Ghatotkacha)所敗。

阿拉優達(Alayudha):羅剎娑(Raksasa,羅剎)之一。他在在婆羅多(Bharata)之戰中選擇俱盧族陣營的婆迦修羅的兄弟。為迦多鐸卡伽(Ghatotkacha)所敗。

安陀加(Andhaka):印度的暗黑神濕婆(Siva、Shiva)神之子。在一片黑暗中隨著如雷巨響安陀加(黑暗)誕生於世。

阿普陀(Arbuda):婆羅門聖典『梨俱吠陀』中,與因陀螺(Indra)對抗的邪蛇。與弗栗多(Vritra)同族。

阿修羅(Asura、Ashura):印度神話中的魔族,眾神之敵。佛教中漢字寫為阿修羅(Asyura)。阿修羅乃是總稱擁有變身能力與法力的神格。在瑣羅亞斯德教中阿修羅乃是善神。

拔迦(Baka):為一高強的羅剎娑(Raksasa,羅剎),侵襲村莊要村民獻出貢品與人肉。後來被怖軍(Bhima)所殺。

伯利(Bali):他是以善良著稱的達伊提耶(Daitya)之王。毗樓遮那(Virocana)的兒子,缽羅訶羅陀(Pralahda)的孫子。

波諾(Bana):他是達伊提耶(Daitya)王伯利(Bali)的長男。擁有100隻手臂,是破壞神濕婆(Siva、Shiva)之友,同時也是全能神毗濕奴(Visnu、Vishnu)的敵人。 跋伊羅婆(Bhirava):濕婆(Siva、Shiva)神眾多稱號之一,強調其最恐怖的一面。意思是「恐怖的殺戮者」。

浮陀(Bhuta):聚集在墳墓的幽鬼。為四天王底下的八部鬼眾之一。

婆羅門羅剎(Brahmaraksasa):印度神話中有一種叫做羅剎娑(Raksasa,羅剎)的妖怪種族。在這些羅剎之中有一種叫做婆羅門羅剎的特殊羅剎,如他們的名字所示,他們的前世是個婆羅門。

菩提商波羅(Buuteeshuvara):濕婆(Siva、Shiva)神眾多別名之一。意思是「惡魔之王」。

查伐伽(Carvaka):難敵(Duryodhana)的好友,為一羅剎娑(Raksasa,羅剎)之一。為了幫朋友報仇,他變身成為一婆羅門(Brahman)接近堅戰王(Yudhisthira),但被識破而身亡。

達伊提耶(Daitya):巨人族。與眾神對抗的惡魔。在歷史上象徵著南印的原著民。

檀那婆(Danava):迦葉波(Kasyapa,生主之首,有21名妻子,為眾神、動物、人類、魔族之父)與妻子之一的陀奴生下的33個惡名昭彰的惡魔。

陀羅˙卡達伐羅(Dara kadavara):印度辛哈羅族(Singhalese)的象之女神。陀羅是牙的意思。在佛教的影響下,他的形象轉變為會帶來疾病與衰運的惡神(而而且連性別也轉變成男性神),人們舉行戴面具跳舞的儀式來驅散他。

達沙(Dasa):又稱「達濕由」(Dasyu)。達沙婆羅門教聖典『梨俱吠陀』中的眾神的敵人,也就是惡魔。達沙是「黑」的意思。

達濕由(Dasyu):達沙(Dasa)的別名。眾神與人類的敵人,一邪惡種族。

達奴卡(Dhenuka):體型龐大的羅剎娑(Rashasa),有著驢子的外貌。

杜爾加,難近母女神,突迦(Durga):突迦乃濕婆(Siva、Shiva)之妻「提毗」(Devi)眾多別名的其中一個,此名字原本是一個欲打倒諸神征服世界的惡魔之名。

毒剎那(Dusana):楞伽(Lanka,羅剎之都)的魔王拉瓦那(Ravana)底下的將軍。為羅剎之一。與羅摩(Rama)交戰被殺而亡。

荼毗維陀(Dvivida):外型為一巨猿,是一阿修羅(Asura、Ashura)。因為其友那羅伽(Naraka)為神所殺而懷恨在心,因此阻擾聖仙的修行,或者擾亂人民的收穫。結果被巴拉德瓦(Balarama)所殺。

耶迦凱卡那(Ekacakra):仙人迦葉波(Kasyapa)與妻子陀奴(Danu)生的檀那婆(Danava,一種惡魔)。

伽陀(Gada):毗濕奴神(Visnu、Vishnu)所殺之惡魔。技藝之神維娑瓦迦摩(Viswa-karman)以其骨制為棍棒獻與毗濕奴。

伽那婆提(Ganapati):伽尼薩(Ganesa)之別名。原本是印度原住民之災厄神與瘟神。

象頭神——伽尼薩(Ganesa):本為印度原住民之災厄神與瘟神。在佛教中又被叫做「大聖歡喜天」或「歡喜天」。別名「伽那婆提」(Ganapati)。

歡喜天(Ganesa):伽尼薩(Ganesa)在佛教中的名字。

大聖歡喜天(Ganesa):伽尼薩(Ganesa)在佛教中的名字。

主奎師那小時候hare krishna

主奎師那小時候的可愛樣子Hare Krishna

迦帕提娑婆(Gopatirsabha):黑天(Krsna,Lord Krishna,克利須那神)所殺之惡魔。也是濕婆(Siva、Shiva)的別名。

訶耶羯哩婆(Ganesa):名字意思是「長有馬頸者」。為一達伊提耶(Daitya,惡鬼)偷取婆羅摩(Brahma)口中滑落的『吠陀』(Veda)。

哈努曼Hanuman, 猴神,印度教主要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主角之一,崇拜和服務於羅摩神,助其救回羅摩神的妻子悉塔。此外,哈努曼神還被認為是中國《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

訶羅(Hara):濕婆(Siva、Shiva)的眾多稱號之一。意思是於世界的終焉時之「毀滅萬物者」。

鬼母(Hariti):在日本以「鬼子母神」之名而廣為人知的神格。在原本的印度神話中被稱為「訶利底」,儘管訶利底的孩子如此眾多,但她卻是會攫取他人孩童而食的鬼魔。

迦剌(Hayagriva):拉瓦那(Ravana)之弟。率兵攻打羅摩(Rama),第一次率14名羅剎娑(Raksasa,羅剎),第二次率1萬4千名羅剎娑;但皆盡失敗。

希羅尼耶格西布(Hiranyakasipu):為一達伊提耶(Daitya),名字意思是「金衣人」。為希羅尼亞克夏(Hiranyaksa)的兄弟。

希羅尼亞克夏(Hiranyaksa):印度教經典之一『伐由往世書(Vayu Purana)』中描寫到的達伊提耶(daitiya,一種惡鬼),名字的意思是「金眼人」(也有別的說法說他是阿修羅(Asura、Ashura)而不是達伊提耶)。 因陀羅(Indra):某一時期曾是印度神話中的主神,而在瑣羅亞斯德教中則是惡魔的名字,據說是六大惡魔之一。

因陀羅耆特(Indrajit):印度的妖魔。楞迦(Lanka羅剎之都)魔王哈瓦那(Ravana)之子。別名「彌迦那陀」(Megha-nada)。因陀羅耆特一字乃「戰勝因陀羅(Indra)者」之意。

吉婆(Jambha):與因陀羅(Indra)戰鬥而失敗被殺的惡魔。因陀羅因此功績而被叫做「吉婆毗底」(Jambha-bhedin)。

賈拉(Jara):身形巨大的羅剎女(Raksasi)。在家中掛上賈拉的圖畫並予以祭拜,可防止其他惡鬼出沒家中。

迦盤陀(Kabandha):居於丹達卡森林中的羅剎娑(Raksasa羅剎)。體大如山而無頭,腹中生有大口內有齒無數。胸生雙目兩臂極長。

吉陀婆(Kaitabha):毗濕奴神(Visnu、Vishnu)於劫沉睡不起時,從他耳中生出的惡魔。為一阿修羅(Asura、Ashura),又說是達伊提耶(Daitya)或壇那婆(Danavas)。

伽羅(Kala):此名意思是「時間」,為死神閻魔(Yama)之別名。

伽羅(Kala):濕婆神眾多別名之一。表示司掌死亡的「時刻」。

伽羅尼彌(Kalanemi):楞伽(羅剎之都)羅剎娑(Raksasa,羅剎)王拉瓦那(Ravana)的伯父。

伽梨女神(Kali):為濕婆神(Siva、Shiva)之妻的最高女神「提毗」(Devi)擁有諸多別名,迦梨女神即是別名之一。提毗又被稱為「黑地母神」,迦梨女神則表現出她的性格中最恐怖的部分。

伽剌(Khara):拉瓦那(Ravana)之弟。率兵攻打羅摩(Rama),第一次率14名羅剎娑(Raksasa,羅剎),第二次率1萬4千名羅剎娑;但皆盡失敗。

科密羅(Kirmira):一巨大羅剎娑(Raksasa,羅剎)之名。因妨礙般度(Pandu)的五王子而被五王子之一的怖軍(Bhima)所殺。

底提(Kotavi):是眾達伊提耶的守護女神。為達伊提耶王子波諾(Bana)之母,其名意為「裸女」。

迦娑那陀切羅(Ksanadacara):惡靈。其名為「夜中蠢動者」之意。

鳩姆婆迦哩納(Kumbhakarna):楞伽(羅剎之都)的羅剎王拉瓦那(Ravana)的弟弟。是羅剎(Raksasa)毗濕羅婆(Visravas)與妻子羅剎女(Raksasi)吉私尼(kesiní)之子。

庫瓦羅葉毗陀(Kuvalayapida):形為巨大象只的惡魔。為摩圖羅的惡王庚斯(Kansa)所飼養。想踏死英雄黑天(Krsna)卻反遭其所殺。

摩陀(Mada):吉耶婆那(Chyavana)仙人藉由苦修所生出的阿修羅。其意思是「酩酊大醉者」。

曼度陀哩(Mandodari):阿修羅的建築師瑪耶之女。與魔王拉瓦那生下因陀羅耆特(Indrajit)。

瑪尼缽陀羅(Manibhadra):財神俱毗羅(Kubera)的兄弟。為一夜乞叉(Yaksa)。

『雜阿含經』的惡魔(Mara):於初期佛典經常登場之惡魔(魔羅Mara),妨礙釋迦牟尼修行但終究失敗。

魔羅(Mara):這是佛教中妨害悉達多(Gautama Siddhartha)修行的惡魔。

摩哩(Mari):印度南部原住民達羅毗荼族(Dravida)的女神。當地視之為天花的女神,深深畏戒她。但其他地方則信奉她為雨之女神。

瑪耶(Maya):阿修羅世界的建築師。拉瓦那(Ravana)之妻曼度陀哩(Mandodari)之父。為了人類建設了般度(Pandavas)之城。

彌迦那陀(Mrgha-nada):也就是因陀羅耆特(Indrajit),「彌迦那陀」的意思是「雷鳴」。

穆伽(Muka):烏普孫陀(Upasunda)之子,為檀那婆(Danava,惡魔)。原本想殺了般度第三王子阿周那(Arjuna),卻反被濕婆(Siva、Shiva)所殺。

穆恩陀(Munda):為突迦(Durga)所殺之惡魔。意思是「禿頭者」。

迦婆羅摩林(Mundamaaraa):這是濕婆(Siva、Shiva)眾多別名之一。住在墳地以骨灰塗抹在身上,名字意思是「帶有一串顱骨者」。

穆羅(mura):擁有五個頭的達伊提耶(Daitya),其下有7000個兒子。最後為黑天(Krsna)所殺。

那迦(Naga):在亞利安人入侵以前,印度原住民所崇拜的蛇神。 那牟質(Namuci):檀那婆(Danava,一種惡魔)之一。

那羅伽(Naraka):印度教聖典『伐由往世書』(Vayu Purana)中登場的阿修羅,為希羅尼亞克夏(Hiranyaksa)之子。

尼迦娑(Nikasa):拉瓦那之母,為羅剎女(Raksasi)。不過另有一說拉瓦那之母為普蘇婆提迦達(Puspotkata)。

尼空波(Nikumbha):敘事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中,楞伽(羅剎的都城)的魔王鳩姆婆迦哩納(Kumbhakarna)的兒子就叫做尼空波,他是羅剎娑。羅剎王拉瓦那的弟弟。

尼空波(Nikumbha):在『摩訶婆羅多』中綁架了亞達瓦族(Yadavas)的公主婆奴摩提的惡魔。

尼昆毗羅(Nikumbhila):楞伽(Lanka,羅剎之都)的羅剎娑守護女神。據說是以人肉來祭拜此女神。

尼蘇姆婆(Nisumbha):蘇姆婆之兄弟。其名意為「殺戮者」。

盤伽遮那(Nivatakavaca):外型為貝殼的惡魔。毗濕奴神(Visnu、Vishnu)由此惡魔之骨做出法螺貝。

婆哩(Pani):一種吃人魔。四天王之下的八部眾之一。

毗舍遮(Pisaca):在『摩訶婆羅多』中綁架了亞達瓦族(Yadavas)的公主婆奴摩提的惡魔。

婆羅昆巴(Prakamba):與黑天(Krsna)、羅摩(Rama)作戰的阿修羅,身材極為高大。後來被羅摩所殺。

薛荔多(Preta):已是死者但尚未成為祖靈者。也叫做「餓鬼」。棲息於屍體之上,出沒於墳地周邊的邪靈。據說只要與種姓制度(caste)最低階的女性交合會變成薛荔多。

補盧曼(Puloman):因陀羅之妻舍質(Sachi)之父。為一檀那婆(Danava,惡魔)。

普蘇婆提迦達(Puspotkata):住在楞伽(羅剎之都)的羅剎女(Raksasi)。為拉瓦那(Ravan)與其弟鳩姆婆迦哩納(Kumbhakarna)之母。

布陀那(Putana):魔王伯利(Bali)之女。欲吞下年幼時期黑天(Krsna),卻反被黑天殺死。

羅剎娑(Raka):印度神話中的鬼神。梵文「Raksasa」的音譯。傳入佛教後寫作「羅剎」(Rakasasa)。印尼的爪哇則發音為「羅剎娑娑」。

羅剎(Rakasasa):就是羅剎娑(Rakasasa)。傳入佛教後以此名稱之。

羅剎女(Raksasi):羅剎族的女性。

羅波那(Ravana):他是印度長篇敘事詩『羅摩衍那』中,住在楞伽的魔王。

樓陀羅尼(Rudrani):樓陀羅(Rudra,為暴風神)之妻。出現於森林深處,會帶來疾病、死亡、與恐怖的殘酷女神。

商波羅(Sambara):阿修羅之王,然而,古代印度婆羅門教聖典《梨俱吠陀》中,商波羅並非阿波羅,而是掌管100多個都市的達濕由(Dasyu)(惡魔)之王。

商波羅(Sambara):阿修羅之一。希羅尼亞克夏之子(然而,希羅尼亞克夏卻是達伊提耶(惡鬼)),擅長魔法。

娑尼(Sani):土星神,太陽神蘇利耶(Surya)之子。因他為凶星,故有「庫羅那樓切那」(Krura-lochana,有邪惡眼睛者)之別名。

辛悉迦(Simhika):為一羅剎女(Raksasi),猴王哈奴曼與她戰鬥時,故意讓她吞入腹中,後破其肚而出。

濕陀羅(Sitala):印度南部的天花女神。名字有「顫抖」或「發寒」的意思。

濕婆(Siva、Shiva):印度教的至高神之一,佛教中稱為大自在天,與毗濕奴(Visnu,佛教中稱為妙毗天)、婆羅摩(Brahma,佛教中稱為大梵天洛梵天)齊名。司掌破壞。

蘇優那(Sthuna):夜乞叉(Yaksa)。因他與圖婆陀王(Drupada)之女悉迦帝尼(Sikhandini)交換性別而成為女性。

蘇姆婆(Sumbha):蘇姆婆與尼蘇姆婆都是阿修羅的兄弟。其名皆意為「殺戮者」,兄弟倆非常的富有、擁有地上所有的財富。

首哩薄那迦(Surpanakha):楞伽(羅剎之都)魔王拉瓦那之妹,為一羅剎女。其名意為「爪如扇子般的女人」。

陀羅迦(Taraka):達伊提耶之王。歷經艱苦的修行後,獲得婆羅摩(Brahma)的恩惠。為了打倒他,室犍陀(Skanda)因此出生。

陀羅迦(Taraka):達伊提耶之女。也有人說她是惡魔孫陀(Sunda)之女,或是又乞叉須吉圖(Suketu)之女。 提哩遮陀(Trijata):當羅摩之妻悉多被抓到楞伽島時,羅剎女提哩遮陀成為她的朋友來安慰她。

陀哩那婆哩陀(Trinavartha):變身成鏇風,想要將孩是嬰孩的黑天抓走的惡魔,結果反而被黑天所殺。

吞陀(Tunda):被納夫夏(Nahusha)殺掉的惡魔。

烏普孫陀(Upasunda):達伊提耶(Daitya,惡鬼)之一。為孫陀(Sunda)的兄弟尼孫陀(Nisunda)之子。

維羯羅尼婆(Vajranabha):阿修羅之一。其女婆羅帕瓦提與黑天之子婆羅提優母納成親。

伐羅(Vala):婆羅門聖典『梨俱吠陀』中登場的惡魔,名字為「洞窟」之意。隱藏在水中。

伐陀毗(Vatapi):羅剎娑之一。毗婆羅吉提(Vipracitti)與辛悉迦(Simhika)之子。欲謀害名為投山仙人之聖仙(rishi)但反被他吞噬。

維毗沙納(Vibhisana):楞伽的羅剎娑之王----拉瓦那的弟弟。

毗婆羅吉提(Vipracitti):仙人迦葉波(Kasyapa)與妻子陀奴(Danu)生的檀那婆之首長。

毗樓遮那(Virocana):缽羅訶羅陀(Pralahda)之子,伯利之父,為達伊提耶之一。

毗樓勒(Virudhaka):守護世界南方的夜乞叉(Yaksa),佛教中稱作增長天。

毗盧跋迦娑(Virupaksa):守護西方的「夜乞叉」(Yaksa)。於佛教中被稱作「廣目天」,居於須彌山第4層,以淨天眼觀望世界,專職守護西方。

毗盧跋迦娑(Virupaksa):那羅伽(Naraka,阿修羅之一)的隨從,亦為阿修羅。

毗盧跋迦娑(Virupaksa):迦葉波與妻子之一的陀奴生下了33名惡名昭彰的檀那婆(Danavas)之其中一名。

毗盧跋迦娑(Virupaksa):迦葉波與妻子之一的陀奴生下了33名惡名昭彰的檀那婆(Danavas)之其中一名。

毗吞陀(Vitunda):突迦所殺之惡魔。為吞陀(Tunda)之子。

毗敏達耶(Vivindhaya):古代印度敘事詩『摩訶婆羅多』中登場之阿修羅,與查盧底修那(Charudeshna)相搏,失敗被殺。

弗栗多(Vritra):古代印度的強悍魔怪。照婆羅門教聖典『梨俱吠陀』所載,她乃是阻塞河川帶來乾旱的邪惡大蛇,或說是龍。被因陀羅擊退。

夜乞叉(Yaksa):原本是印度神話中之有能神族,在佛教中變成了夜叉(Yaksa)與羅剎(Raksasa)同維護法的鬼道。

夜叉(Yaksa):就是夜乞叉(Yaksa),傳入佛教後以此為名。

夜叉女(Yaksi):夜乞叉族的女性。有時也被視為財神俱毗羅(Kubera)之妻。

閻魔(Yama):原本是印度的死神,後來隨著時代演進,變成了地獄之王,在佛教中則成了屬於天部的神。傳到中國翻譯作「閻魔」,再傳到日本時則念作「enma」。

印度教的主要神仙簡介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